2025年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已圆满落幕。相较于往年热议不断的盛况,本届电影节没有太多出圈事件,天价黄牛票现象消停了不少,整体声量略显平淡。但从策展维度审视,选片丰富性与惠民政策创新仍不乏亮点,而顽疾般的观影素质争议、放映事故与交通问题依旧未能根治。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胤祥和木头人作为嘉宾,共同为这场一年一度的光影盛宴作结。无数个瞬间交织成本届北影节的独特记忆:罗伯特·奥特曼和伊日·门泽尔的回顾单元,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电影大师的风采,也提醒我们在影史的长河中还有无数宝藏等待挖掘。而小田香和祝新的「焦点影人」单元,彰显了北影节扶持新锐的胆识,越来越大胆的选片才能让我们看到更多惊喜。作为柏林电影节直通车的重要一站,大量柏林新片散落于各个单元,构建起当代影像的前沿观测站。而《浩劫》接近10个小时的精神苦旅,则成为检验影迷纯粹性的试金石。值得注意的是,因香港国际电影节延期产生的档期重叠,使香港和北京两大华语电影节形成对照坐标。从选片策略、展映机制到活动形态,这种时空并置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观察切口,也为我们了解华语电影节展生态的多样性提供了珍贵切片。《浩劫》海报本期嘉宾:胤祥电影学者木头人普通影迷,第三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豆瓣 @woodhead电车深焦DeepFocus 编辑豆瓣 @电车《漂亮朋友》剧照时间轴:本期播客总时长:1:34:44胤祥部分:03:01 这次北影节和以往相比不一样的地方。09:02 关于北影节影院的选择,各种剧院为何每年都有?12:50 北影节的柏林电影节直通车,选片的重点。18:55 竞赛单元的整体选片趋势。20:39 北影节观影的惊喜:小田香。26:38 焦点影人单元的选择越来越大胆。28:32 看10个小时的《浩劫》是怎样的体验?33:35 伊日·门泽尔的厉害之处。34:46 大银幕重看伊日·门泽尔的新感受。37:01 伊日·门泽尔与米洛斯·福尔曼的共同点。40:06 这届北影节选了大量群像电影,是偶然吗?42:22 关于罗伯特·奥特曼的新认识。46:10 北影节陪着阿尔伯特·塞拉一起成长,《岛屿上的煎熬》与《孤寂午后》。48:57 北影节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木头人部分:50:30 对于今年北影节的感受。54:51 北影节观影的惊喜影片。56:03 今年北影节观众观影素质有所提高。57:09 放映事故回顾。1:00:32 罗伯特·奥特曼的过人之处。1:05:06 北影节和香港电影节定位上的区别。1:09:38 北影节相比香港电影节更有仪式感和节日氛围。1:11:25 关于北影节票价的吐槽,以及香港电影节在购票上的优惠政策。1:17:26 从耿军的《漂亮朋友》,看两个电影节观众映后提问的差异。1:20:22 两个电影节媒体证权限的比较。1:24:51 两个电影节有待改进的地方。1:31:43 关于北影节片头宝格丽广告的吐槽。《闪瞬》剧照素材库:《浩劫》(克洛德·朗兹曼,1985)《雪花莲节》(伊日·门泽尔,1984)《森林边缘的寂寞》(伊日·门泽尔,1976)《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伊日·门泽尔,2006)《消防员舞会》(米洛斯·福尔曼,1967)《罗马风情画》(费德里科·费里尼,1972)《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81)《高弧慢球》(卡森·伦德,2024)《米勒角的圣诞夜》(泰勒·陶尔米纳,2024)《海上花》(侯孝贤,1998)《不散》(蔡明亮,2003)《花村》(罗伯特·奥特曼,1971)《大玩家》(罗伯特·奥特曼,1992)《高斯福庄园》(罗伯特·奥特曼,2001)《好莱坞式结局》(伍迪·艾伦,2002)《闪瞬》(小田香,2015)《噪音如是说》(小田香,2010)《向着那份温柔》(小田香,2017)《与贝拉·塔尔在福岛》(小田香,2024)《与母亲的记忆——“劳作的手”》(小田香,2025)《天空的另一面》(加布里埃尔·马斯卡罗,2025)《性梦爱三部曲:梦》(达格·约翰·豪格鲁德,2024)《七宗罪》(大卫·芬奇,1995)《无耻混蛋》(昆汀·塔伦蒂诺,2009)《敌》(吉田大八,2024)《侠盗猎车哈姆雷特》(山姆·克莱恩,2024)《共同的语言》(马修·兰金,2024)《窃听大阴谋》(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4)《漂亮朋友》(耿军,2024)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本期使用音乐:开场:Tom Waits - Ol '55(《高弧慢球》配乐)中插:Barış Diri - AhMine'l Aşk Doktorlar(《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配乐)结尾:Angelo Badalamenti - Love Me Tender(《我心狂野》配乐)制作团队:监制:Peter Cat统筹:电车策划:电车剪辑:电车编辑:电车
--------
1:34:44
263 《黑镜》批判的未来,已经跟不上我们生存的现实
时隔两年,《黑镜》又回来了。在经历了前几季的口碑下滑之后,第七季的《黑镜》似乎又回到了它当初的水准。对现实辛辣的讽刺,对科技深深的忧虑,对人性细微的观察,我们期待在《黑镜》中展示一个自己不敢想象却又即将到来的世界。与其说《黑镜》是一部科幻剧集,不如说它是这个时代的预言家。它呈现出我们当下这个已经被电子产品和网络淹没的世界。科技、商业和资本把我们的生活改造得面目全非。当电子屏幕关闭之后,我们只能从黑色的镜面上看到一张陌生却又真实的面孔。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黑镜》,也从科幻作品的角度看看我们当下生存的现实。嘉宾:杨溢游戏行业资深设计师,机核网嘉宾,科幻爱好者王潇潇前媒体人、经纪人,现制片人、导演黄哲成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豆瓣 @hzcne《黑镜》第七季 剧照时间轴:00:01:50 对《黑镜》第七季的整体评价00:04:02 《普通人》中展示的互联网商业逻辑的弊端00:09:00 个体自由与商业控制之间的博弈00:11:36 《梦幻酒店》展示科学技术对艺术创作的改造00:17:39 《卡利斯特号》为什么在国外评分最高00:25:05 《黑镜》系列逐渐变得缺乏新意的原因00:27:49 《黑镜》系列的发展历程和变化00:32:36 对现实中的科技批判与反思是《黑镜》系列的核心00:38:59 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生活与《黑镜》的相互映射00:42:45 科幻作品为何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00:56:36 《黑镜》中的赛博朋克美学01:03:48 科幻作品对未来想象的同质化涉及作品:《黑镜》(剧集,2011-2025)《火星特快》(杰里米·佩林,2023)《头号玩家》(史蒂文·斯皮尔伯格,2018)《沙丘》(丹尼斯·维伦纽瓦 ,2021)《星际穿越》(克里斯托弗·诺兰,2014)《爱,死亡,机器人》(剧集,2019-2025)《无垠的太空》(2015-2020)《降临》(丹尼斯·维伦纽瓦,2015)《银翼杀手》(雷德利·斯科特,1982)《银翼杀手2049》(丹尼斯·维伦纽瓦,2017)《黑镜》第七季 剧照本期使用音乐:开场: Goldfrapp ——Strict Machine中插: Hans Zimmer / Benjamin Wallfisch ——Tears In The Rain结尾: Irma Thomas —— Anyone WhoKnows What Love Is (Will Understand)制作团队监制:Peter Cat统筹:黄哲成策划:黄哲成剪辑:黄哲成编辑:黄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