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于1995版《攻壳机动队》,我们聊飞了
🎧 欢迎收听《电影三缺一》的第二期节目。本期的主角是日本动画大神押井守导演的1995版《攻壳机动队》。但三位主播九苍、Cooper和Sala彻底聊飞了,互相启发输出了一大坨看似无关但其实又和《攻壳》密切相关的科学、哲学、情感甚至是电影本体论的有趣大杂烩讨论:为什么能被剧透的电影都不是好电影?《太空漫游:2001》竟然是《攻壳》的前导先驱?什么是生命的定义?AI真能和人脑混合在一起吗?为什么人工智能无法拥有情感?关于《攻壳》的主题,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能说点儿啥?芝诺悖论和电影本体性有啥关系?手绘动画和3D/CGI到底哪个强?🤯 你也许很难想象,这些看上去八杆子打不着的话题,都被我们围绕着《攻壳机动队》聊透了。别错过本期的海聊,否则你会看着上面的文字一直困惑下去。📢 预告:由于时间关系这期的讨论范围集中在《攻壳机动队》,下期节目我们将继续跟进押井守导演的另外一部编剧作品,《人狼 JIN-ROH》🎮 常驻嘉宾:@sala 独立游戏制作人,前谷歌机器学习工程师📍 时间目录:00:00 开场白,我们仨人聊嗨了... 01:43 ——剧透预警——02:23 开始走神儿,九苍:能被剧透的电影都不是好电影。06:36 Cooper和九苍与95版《攻壳》的渊源12:52 95版《攻壳》的故事讲了些啥?16:00 Cooper:《攻壳》与《2001太空漫游》异曲同工18:00 作为超级影迷的押井守原来“抄”了这么多电影大师?21:38 我们该如何定义生命?人工智能真的能符合这个定义么?22:55 “情感”的出现,是人工智能作为生命的认可?26:14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情感是如何运作的?“间隔”是生命体的特征么?“情感”与“间隔”的关系; 机器能产生“间隔”么?32:58 无法被阻挡的被动/纯粹记忆是生命体的另一个特征么?非指令性的记忆才构筑了人类的记忆海洋。43:29 关不掉的人类感官是被动敞开的45:22 《攻壳》中少佐的人类大脑和机械义体在柏格森意义上的不兼容性——人变得更好,或是被“异化”成了工具?48:42 “我思故我在”还是“我要故我在” “自发”的需求是生命的特征之一51:53 被机械理性控制和毁灭的人类54:19 少佐和傀儡师为什么必须融合?59:19 如何通过机器的必然性创造人类的偶然性,没有答案。1:02:11 大语言模型中的“随机种子”1:05:50 《攻壳》的主题是否过时了?1:07:42 《攻壳》的手绘风格的保存1:09:38 由CGI画面生成的动作是真实的么?1:10:29 看柏格森如何破解”芝诺”悖论1:14:27 吉尔·德勒兹的任意瞬间概念是如何定义电影影像中的真实运动的?1:19:10 《攻壳》的美学设定特征:高科技,低生活1:23:36 博物馆大战:动画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一场1:25:22 横跨三十年的观感差异1:28:30 押井守的真人电影缺陷在哪?1:30:51 重磅《人狼》留待下期再聊📧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