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 im 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
Écoutez 法国报纸摘要 dans l'application
Écoutez 法国报纸摘要 dans l'application
(26.581)(171.489)
Sauvegarde des favoris
Réveil
Minuteur
Sauvegarde des favoris
Réveil
Minuteur
AccueilPodcastsActualités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Podcast 法国报纸摘要
Podcast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ajouter
法国每份报纸,独立有别,各家报纸,各家评说。“法国报纸摘要”首选对中国事务的评论与分析,以飨听众。 Voir plus
法国每份报纸,独立有别,各家报纸,各家评说。“法国报纸摘要”首选对中国事务的评论与分析,以飨听众。 Voir plus

Épisodes disponibles

5 sur 24
  • 塑料污染:峰会上的关键问题
    《塑料污染:峰会上的关键问题》是周日出版的法国世界报第六版面上的文章,指出,来自175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巴黎举行会议,目的是在2024年之前起草一份多边协议,以消除塑料污染。 文章开篇说,在举行了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七年后,巴黎再次成为环境外交的中心。175个国家的代表团和超过1500名的科学家以及民间社会和工业界的代表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商讨。他们的任务既雄心勃勃又危险重重:希望通过起草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  在2024结束塑料污染. 这一紧迫性与它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气候构成的威胁是相符的。因为全世界每年产生超过3.5亿吨的塑料垃圾。 文章指出,目前由联合国主持的这一谈判才刚刚起步。目的是要达成一项[气候]协议,它被认为是 "自《巴黎协定》以来最重要的环境问题多边协议"。。联合国在2022年3月2日通过的一项决议,成立了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就此协议进行磋商。赋予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的任务要求各国政府考虑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化石燃料的开采到废物的处理,而不仅仅是管理。与不同水平的目标相对应的备选方案已摆在谈判桌上了。 塑料回收率停滞在 10% 文章称,据经合组织的估计,到2060年,全球塑料的产量可以增加两倍,达到每年超过 10 亿吨。计划采取多项措施来遏制这一情况的出现。最主要的措施是为减少原生塑料的产量而制定总目标,遵守国家承诺,甚至有财政或税收奖励。另一条途径:“当务之急是减少塑料产量”,目的是禁止或限制使用对环境和健康最没用和最有问题的塑料。 多年来一直为通过一项具有约束力的条约而奔走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已经拟定了一份可以立即禁止的 "高风险 "塑料清单。包括很多一次性或使用寿命很短,科学界也呼吁取缔的产品。此外,小于 1 微米的塑料颗粒也是让人特别关注的主题。 除了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生产的措施外,还有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从加强废物管理到改善回收利用。目前全世界的回收利用率停滞在10%以下。通过减少、再利用、修复和回收的应用 "4R "规则,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说法,到2040年塑料污染可以减少80%。不过这并不能解决自1950年代以来积累的超过80亿吨塑料垃圾的问题。 文章认为,谈判议程上还有另一个要点,那就是融资问题,虽说有几种选择,包括建立一个特别基金,由政府提供资金,并根据 "谁污染谁付费 "的原则,对塑料生产征税。但在巴黎开始的谈判注定会是一个艰难的局面。因为不仅要决定由谁来支付费用,更重要的是要确定在未来条约中的约束程度。世界最大塑料消费国——美国对这一全球义务就持反对态度,更愿意在国家计划框架内的自愿承诺,与巴黎气候协议的思路一致。 多个国家持保留态度 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中国也持相同立场。虽然中国已经禁止进口废品,不再是世界垃圾桶了,但北京希望协议承认塑料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基础角色,并首先关注废品的管理。第三个阻碍协议雄心的是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对他们来说塑料,特别是包装,是新的客源。欧盟的谈判代表就指出:"他们根本没准备好接受对塑料生产的限制"。 沙特石油公司在三月份宣布投资36亿美元(33亿欧元),在中国开发一个巨大的石化综合体。2022年底时,它与法国的道达尔合作已经投资110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建了一个类似的项目。沙特阿拉伯有两个聚乙烯这种使用最广泛的塑料的厂家。 文章在最后指出,一些协会,正在呼吁暂停与塑料或其他材料有关的新石化设施。一个由150多个非政府组织和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盟也写信给联合国,敦促将化石燃料行业排除在协议的谈判之外,信中说:"我们不能允许在气候问题上使用的否认策略,被应用到塑料谈判中去。"
    28/05/2023
    6:02
  • 欠薪裁员与关闭,中国工厂罢工抗议成倍增长
    据国际通讯(Courrier international)周刊网站 5 月 26 日报道,受订单下降的影响,在中国,雇佣大量人员的工厂正在搬迁和裁员。 据专门研究社会运动的网站「中国劳工通讯」(China Labour Bulletin,CLB) 报道,反对拖欠工资的罢工和抗议无偿裁员的示威活动正在增加。 这篇报道写道,据「中国劳工通讯」(CLB) 称,中国工厂的抗议和罢工活动正在增加。 2023 年第一季度,该网站记录了 108 次抗议活动,是 2022 年第四季度的十倍,也是 2022 年全年的两倍。 位在香港的「中国劳工通讯」指出,这些示威行动都集中在出口行业,首先是电子产品,其次是服装、玩具和汽车。 公司拖欠工资、奖金和社会保险给付,以及无经济补偿的工厂关闭或搬迁,则是导致问题的所在。 「中国劳工通讯」忆及,2008 年的雇佣合同法增订了允许离职的条件和期限,以及公司发生重大变化例如裁员补偿等条例。 「中国劳工通讯」续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方经常“通过安置机构招聘”,以规避签订合同的义务 ,让劳方自己承担责任。 趋势:曾经火爆的工厂现今欠发工资 报道强调出,在重庆、深圳或郑州,3 月份有报道称富士康发生劳资纠纷,这家台湾公司向苹果分包生产智能手机。 2022 年,郑州新冠疫情突爆,富士康员工拒绝遵守禁足令的出逃潮,引起全球关注。根据在社交网络上收集的证词报道,该公司强迫工人从郑州工厂转移到中国其他城市,甚至转移到印度。 其他公司,例如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些工厂,几个月来都没有支付员工薪水而关门大吉。「中国劳工通讯」根据社交网络上发布的照片​​和评论表示,工厂关闭引发了 2 月底在该区市政厅前的示威活动。 「中国劳工通讯」网站的报道还让人想起纺织行业,以及最近将员工人数从 10,000 人减少到 1,700 人,然后于 2023 年 1 月突然关门的东莞GOGO制衣工厂。这间“内衣集中地广东东莞最大的内衣制造商” 宣布“在订单下降的影响下”关闭,同时也没有向被解雇的工人提供任何补偿。工人们抗议这一做法不符合公司在员工待遇方面的良好声誉。 对此案例「中国劳工通讯」表示,他们看到了一种趋势,即:许多处于支付工资、社会保险和法律津贴困境中的工厂,这些厂家从前在员工待遇方面长期享有良好的声誉。 中国航母「山东号」出现在台湾海峡 今天多家法国媒体也同时关注中国航母「山东号」27日出现在台湾海峡的消息,世界报联同法新社报道称,台湾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天中午左右,由山东号航空母舰率领的三艘中国解放军舰队通过了台湾海峡。” 世界报说,虽然台北几乎每天都在监视和公布中国军舰在台海周边的活动,但「山东号」航空母舰的出现是不寻常的。 据台湾国防部指出,这些中国军舰“从中线以西向北行驶”,指的是美国在冷战期间单方面划定的这条隐形边界,北京则拒绝承认。国防部补充说,过去 24 小时内有 8 架中国战机越过海峡中线。中国这一军机扰台行动,自去年 8 月美国前众议院长佩洛西访台以来已成为常态。 中国国防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中国军队也没有在官方社交媒体上提及「山东号」这次航行。 报道又指, 1949 年中国国共内战结束以来,中共当局认为台湾是尚未与其统一的一个省份。10年前习近平上台后,北京与台北之间的关系处于最糟糕的时期,近两年来台海局势更进一步恶化,中国加强了对该岛周边地区的军事活动。
    27/05/2023
    5:19
  • 中国船只掠夺英国二战海中战舰墓地曝光
    法国总统马克龙推行的税收政策引发左派强烈质疑;执政党正在寻求办法,试图阻止将于6月8日提交议会讨论的废除新近颁布的退休改革法案;法国歌手兼作曲家让-路易-穆拉特去世,享年71岁;中国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这是5月26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突出的国内和国际新闻焦点。 另外关于中国,《费加罗报》在其网页上报道了中国一艘打捞船掠夺英国二战海中战舰墓地以获取废金属事件曝光的消息。《十字架报》也在其网页上刊出两篇报道,披露美国指责一名受到中国资助的网络袭击者悄悄渗透到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的消息。 中国船只掠夺英国二战海中墓地曝光 二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最强大的战舰之一-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战列舰,于1941年在马来西亚海域被日本轰炸机击沉。另外一艘名为“反击号(HMS Repulse)”的战列巡洋舰也在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基地数天后在数英里外沉没。 然而近天,卫星图像显现:在这些战列舰沉没的地区,一艘中国打捞船正在作业。 据Opex360网站披露:这艘名为“Chuan Hong 68”的中国船只曾因掠夺三艘日本军舰残骸而受到马来西亚方面的警告。不过,由于中国声称对几乎整个南中国海拥有主权而无视包括越南和马来西亚在内的其他邻国的主张。 然而,沉没的军舰被正式指定为战争坟墓,特别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保护,除悬挂国旗的本国之外,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权对其提出要求。 报道引述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披露的信息指出:此事曝光后,马来西亚“国家文物局”已介入进行分析,并已通知英国驻吉隆坡高级专员公署。 美国军事战略要地-关岛遭遇网袭  《十字架报》刊出两篇报道,揭示美国周三(5月24日)发出警报,指责一名受到中国资助的网络袭击者悄悄渗透到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的消息。  这个名为“伏台风(Volt Typhoon)”的网络攻击者瞄准的目标之一是美国在关岛的基础设施,关岛是美国在太平洋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基地。 美国在关岛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部署。目前,美军在该岛驻军规模超过6000人,该岛是该地区为数不多的可以容纳航空母舰的海军基地之一。 中国当前的迅速崛起进一步凸显了关岛的战略重要性。军事基地成为连接美国与亚洲的桥梁和支点。 五眼联盟揭露中国是美国关键基础设施遭遇网袭的幕后元凶 《十字架报》的另外一篇报道,披露美国指责中国是最近针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大规模网络攻击的幕后元凶。5月24日(星期三),华盛顿及其西方盟友以及微软纷纷表示:一名受到中国赞助的“网络袭击者”渗透到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中,并警告说:类似的活动可能会出现在世界各地。 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五眼联盟”负责网络安全的部门发布了一项联合网络安全建议,并警告说:受到中国支持的“伏台风(Volt Typhoon)”网络攻击者与一个“恶意活动组织”有关联。他们瞄准的是美国关键基础设施部门。 微软也发布公报指出:自2021年以来,这个被称作“伏台风”的中国黑客组织一直很活跃。目标包括通信、制造、公用事业、交通、建筑、海事、政府、信息技术和教育等多个部门。他们还将攻击的目标瞄向关岛的关键基础设施。微软警告说:网袭行动可能会在未来的危机中“破坏美国与亚洲地区之间的关键通信基础设施”。 据西方安全机构披露,“伏台风”使用“离地(living off the land)”攻击手段-这是一种利用系统内的合法工具而非恶意软件的策略,利用这种技术,黑客能够不留痕迹地渗透到目标系统内部。 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局长珍-伊斯特利(Jen Easterly)也呼吁高度警惕“伏台风”,她同时表示: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世界各地开展行动,从各关键基础设施内窃取知识产权和敏感数据。 针对这些指责,中国尚未作出回应。不过,北京经常否认实施或支持网络攻击行动,反过来却常常指责美国对其进行网络间谍活动。
    26/05/2023
    5:12
  • 面对中国,台湾总统候选人采取绥靖政策
    5月25日出版的法国各大全国性日报开篇新闻各有侧重:法国共和党向政府施压要求收紧移民政策;法国电力公司对下一个冬季的电力供应充满乐观;道达尔能源公司阐述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立场;享有摇滚女王美誉的美国传奇女歌手蒂娜-特纳(Tina Turner)逝世,享年83岁。。。这是各报突出的国内和国际新闻话题。 另外,《费加罗报》刊出报道,关注台湾各方总统候选人的立场;该报和《回声报》也分别报道了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履新的消息。 台湾总统候选人纷纷调整对中立场 台湾将在2024年迎来总统大选,各党派摩拳擦掌,相继推出总统候选人。台湾主要反对党国民党于5月17日推举新北市市长侯友宜为下届总统候选人,与民进党现任副主席、候选人赖清德对决。赖清德的台独立场招致对手批评。 面对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政府不断对台湾加紧威胁,本次选举大战的焦点将围绕“如何维护海峡和平并保护人民免受入侵”的问题展开。北京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主张在台湾十分不得民心,尤其在北京2020年接管香港以来。 作为台湾的主要反对党,国民党曾经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但该党在最近的两次总统选举中均失利,主要原因应归咎于它主张加强与中国关系的立场。从现在开始,国民党将不得不面对担心中国袭击台湾的选民。 至5月17日,与侯友宜在国民党党内围绕候选人选展开争夺战的台湾亿万富翁郭台铭,面对北京的立场更为亲近。他曾在5月13日前往金门并发表了讲话,强调了他对“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原则的信任,同时表示:中国今年4月在台湾周边举行的军演,瞄准的并不是台湾民众,而是针对执政民进党的种种挑衅言行。 与郭台铭所不同的是,侯友宜不提“九二共识”,强调的是对台湾岛的依恋,这种表现无疑为他在国民党内部赢得了“温和派”的标签,而国民党的长期目标是与中国统一。 侯友宜从未在中央政府任职,因此受到反对者指责,认为他缺乏国家管理和国际政治经验,在处理台湾海峡的地缘政治动态方面的经验有限。 另外,将与侯友宜争夺总统宝座的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近来也有所收敛,标出中庸之道。在党内一贯以坚定地支持台湾独立的言论而闻名的赖清德承诺:他将继续蔡英文的政策以安抚选民。许多选民担心:发表主张独立的宣言可能引发与中国的战争。 中国驻美新大使谢锋履新 中国驻美新大使谢锋周二抵达华盛顿,接替由去年底成为中国外长的秦刚空出的职位。 《费加罗报》指出:近年来,中美两国在贸易、技术、人权和台湾等问题上分歧不断,紧张关系逐步升级。谢锋在这样的背景下抵达华盛顿时表示:他已经为面对中美关系的“严峻挑战”做好了准备。 现年59岁的谢锋曾任外交部副部长兼驻港特派员。至少从1986年开始就在外交部任职,包括在外交部北美事务办公室工作了很长时间,并富有长期在华盛顿工作的经验,是一位职业外交官。 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值得关注的三个特点 《回声报》在报道相关消息时强调了需要了解谢锋的三个特点: 第一,谢锋是一名职业外交官。在其外交生涯中,谢锋经常在中美关系中发挥作用。近年来,他多次负责在中美关系复杂的困局中,与美方进行重要沟通,有着丰富的对美工作经历。 他曾先后两次就职于中国驻华盛顿使馆,在美国的岁月里,谢锋专门负责关注美国国会的动向,被视为中国外交使团中经验最丰富的外交官之一。 第二,谢锋深谙北京与华盛顿的紧张关系 自离开驻印尼大使职务、出任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期间,谢锋一直关注着导致华盛顿与北京关系恶化的议题。 从2021年7月,向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表达了北京对两国关系的不满,揭露华盛顿错误地视北京为“假想敌”,应对两国的紧张关系负有主要责任;到2022年两次召见美国驻华大使,抗议佩洛西访台;从2022年11月,在巴厘岛G20峰会上陪同习近平与拜登会晤3个多小时;到同年12月,接待了到访北京、寻求改善双边关系并为布林肯访华铺路的美国高级代表团,以及在气球事件发生后,代表中国正式对华盛顿提出谴责。。。无一不凸显谢锋在处理中美事务中所起重要作用。 第三,谢锋不是中国外交的“战狼”之一 选派驻美国这样国家的大使从来都不是小事一桩。北京选择谢锋,似乎是打算缓和局面,同时传递出坚定的信息。 因为一方面,谢锋没有被视为“战狼”,另一方面谢锋从未停止过对华盛顿的指责。 在回答关于谢锋的新角色问题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这位新大使将成为中美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5/05/2023
    5:32
  • 俄罗斯被迫在自己领土上动用大炮等手段以击退武装袭击
    法国在海外省马约特启动备受争议的Wuambushu安全行动,旨在大规模地拆除贫民窟、驱逐非法移民,与犯罪现象作斗争,建立安全秩序;根据马克龙在竞选运动中关于加强对领取失业补助金(RSA)管控的提议,法国部长级会议将在6月初开始审议一项“充分就业”法案,遭到多个工会和协会等机构的强烈质疑;欧洲中央银行迎来建行25周年,确立了其在欧洲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及有关俄乌战争的话题,是5月24日出版的法国各报头版突出的国内和国际新闻焦点。 各报在国际新闻版页集中关注的话题分别围绕俄罗斯别尔哥罗德(Belgorod)地区的局势以及土耳其即将举行的第二轮大选投票展开。 面对武装袭击,俄罗斯被迫在自己领土上使用大炮和航空兵 多份日报报道了俄罗斯别尔哥罗德(Belgorod)地区受到武装袭击,迫使俄罗斯在自己领土上使用大炮和航空兵的消息。 周二,俄罗斯继续在与乌克兰接壤的别尔哥罗德地区展开清剿活动,旨在歼灭从乌克兰进入的“破坏分子”。当天下午,克里姆林宫方面确认:俄罗斯军队在“反恐”行动中,借助空袭和炮击以及西部军区边防部队行动的帮助,封锁并粉碎了(乌克兰)民族主义团体。 周一至周二夜间,别尔哥罗德地区发生多起无人机袭击,导致8人受伤,并迫使俄罗斯疏散当地民众。尽管该地区已多次遭遇袭击,但如此规模的袭击尚属首次,炮弹击中多个村落。莫斯科指责乌克兰“破坏分子”入侵俄罗斯,而基辅方面则予以否认。 一个由俄罗斯公民组成的“俄罗斯自由军团”声称:对别尔哥罗德地区的袭击事件负责。 另外,《解放报》刊出一篇报道,揭示了别尔哥罗德地区的战略意义:此一地区之所以成为受到袭击的主要目标,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战争中的作用。该地区不仅与乌克兰有着1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其首府距与其同名的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该地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压力极大。 与乌克兰靠近的地理位置,使别尔哥罗德成为俄罗斯的战略要地。俄罗斯利用当地对士兵进行训练、调遣或驻扎,利用当地火车和仓库运载或存放大量军事装备和弹药。打击这些库存和基础设施,至少可在一段时间内破坏俄罗斯的组织和战略。 自乌克兰战争以来,莫斯科曾多次将燃料库或油库遭遇爆炸、以及铁路线和电站遭破坏,损失严重等事件归咎于乌克兰。基辅方面却从未认可制造了这些事件。 土耳其大选第二轮投票在即,埃尔多安胜算的可能进一步加大 此外,各报均从不同角度关注即将进入第二轮投票的土耳其大选局面。《十字架报》则以一篇“人物特写”的方式,介绍了在第二轮大选中,与埃尔多安一决雌雄的反对派领导人基利达欧鲁。 5月14日举行了总统大选的土耳其,将在本周末迎来第二轮选举。在第一轮投票中,反对党领袖与即将卸任的国家元首之间的差距超过250万张选票。为了消除这个难以填补的差距,现年74岁的反对党领导人基利达欧鲁(Kemal Kilicdaroglu)准备以强硬言辞来吸引极端民族主义者手中的选票。他作出承诺表示:一旦当选,将立即驱逐所有难民。基利达欧鲁立场上向右转的原因,与本次选举中位列第三的总统候选人锡南-奥安(Sinan Oğan)的表述有关。奥安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5,2 %的投票率,(约合280万选票),他在第二轮选举中的影响自然至关重要。周一(5月22日),奥安宣布将在周末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支持现任总统埃尔多安,为埃尔多安获得连任增加了重要筹码,同时给了反对派以沉重一击,令基利达欧鲁阵营在5月28日取得胜利的可能性愈加渺茫。 在其支持者的眼中,基利达欧鲁体现了土耳其的精英制度。 基利达欧鲁出生在土耳其东部通杰利省(Tunceli)纳齐米耶(Nazımiye)村镇的一个库尔德族家庭,这个家庭共有子女7人。他毕业于安卡拉经济与商业科学院,随后进入公共行政部门,晋升为土耳其社会保障局局长。 因勇于揭发越来越多的腐败案件,尤其是执政党内部的腐败现象,基里达欧鲁享有“土耳其甘地”之称。 在整个竞选运动中,这位现年74岁,拥有三名子女的父亲承诺:要成为“8500 万土耳其人的总统”。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其目标将难以实现,除非在最后一刻出现逆转。
    24/05/2023
    5:24

Plus de podcasts Actualités

À propos de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每份报纸,独立有别,各家报纸,各家评说。“法国报纸摘要”首选对中国事务的评论与分析,以飨听众。
Site web du podcast

Écoutez 法国报纸摘要, franceinfo: Les informés ou d'autres radios du monde entier - avec l'app de radio.fr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Téléchargez gratuitement et écoutez facilement la radio.

Google Play StoreApp Store

法国报纸摘要: Podcasts du groupe

法国报纸摘要: Radios du groupe